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北京文化论坛上宣布,预计到2026年,机器人将能够参与电影特技拍摄和舞台表演,这标志着机器人从工具向“表演艺术家”转变的关键突破。

  在2025年9月23日举办的北京文化论坛上,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:到2026年,机器人将能够参与电影特技拍摄,并广泛应用于舞台表演等领域。这一预测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在与文化产业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。

  机器人表演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。早期阶段主要是预设动作的程序化表演,如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,540台Alpha机器人通过预先编程为孙楠伴舞。

  发展到当前阶段,机器人已经实现了“任意动作任意学”的突破。宇树科技的“功夫BOT”能够通过视频训练快速掌握武打动作,具备动作泛化能力与高动态平衡控制能力。

  这些技术进步使机器人不再仅限于执行简单重复的动作,而是能够完成舞蹈、武术甚至杂技等高难度表演,为参与影视特技和舞台表演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在电影特技拍摄领域,机器人能替代部分人工拍摄工作,降低演员受伤概率。特别是在模拟高危动作如爆破场景中的物体移动、高速追车镜头的动态跟随等场景中,机器人具有明显优势。

  对于复杂机械运动,如科幻题材中的机甲动作、奇幻场景中的巨物互动,机器人可凭借其重复操作无疲劳的特性,提升拍摄效率和质量。

  这不仅能够降低拍摄风险,还能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,为影视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。

  在舞台表演领域,机器人正在从单纯的伴舞向独立表演角色转变。2025年央视及地方春晚节目中,机器人不仅轻松伴舞,更承担了转手绢、抛接等高难度动作。

  例如,在蛇年春晚《秧BOT》节目中,16台宇树H1机器人与16名舞蹈演员协同表演东北秧歌,将传统手绢舞与赛博风格结合,形成“人机共生”的舞台美学。

  福建省杂技团甚至首创了无人机与杂技演员同台共舞的先锋节目《AI觉醒智能之门》,在全球杂技舞台开创了“人机共演”的先河。

  机器人表演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。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披露,在二手租赁市场,宇树G1机器人异常火爆,租赁订单已排至2025年3月底,日租金高达5000元-2万元。

  这种租赁模式尤其适合中小型文旅项目,例如景区节庆活动、地方文化展演。宇树H1机器人以租赁模式参与演出,单台租金成本仅为传统舞蹈团队的五分之一。

  同时,机器人厂商开始提供“硬件+内容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针对文旅场景提供“角色包”服务,用户可自定义机器人外观与动作库。

  随着技术的发展,机器人表演将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。未来,结合生成式AI技术,机器人可创作融合地域文化或流行元素的舞蹈,甚至能根据观众实时投票调整动作风格。

  机器人还将催生全新的演艺业态,如机器人剧场、机器人主题公园等新型文旅形式。人形机器人可作为演员参与主题公园的实景演出,复现历史场景、神话故事等。

  甚至可能诞生“人类导演+AI编剧+机器人演员”的全新文旅演艺模式,由人类编剧设定世界观,AI生成剧情分支,机器人演员通过强化学习实时调整表演。

  从2016年春晚的540个伴舞机器人,到如今能够完成高难度特技动作的智能演员,机器人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走过了从工具到伙伴的蜕变历程。

  随着2026年的临近,我们即将目睹机器人不仅在工厂车间,也在聚光灯下展示其日益精进的技艺。技术最终不是为了替代人类,而是为了拓展人类创造力的边界。

  郑重声明: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

  请勿相信代客理财、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,远离非法证券活动。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、公众号、微博、微信及QQ等信息,谨防上当受骗!

  温馨提示: 1.根据《证券法》规定,禁止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,扰乱证券市场;2.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、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,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。《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》